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9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X-wang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便祕時必按的6大穴位
便祕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活、工作緊張,環境改變,使排便習慣和規律被破壞;濫用瀉藥,依賴藥物排便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腸蠕動無力和腸道乾燥;另外,現代飲食結構不合理,以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為主,也會導致便祕。
高油脂物質攝入過多,粗纖維食物攝入過少,也會導致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無規律。另外,肛門周圍的肛裂、脫肛、肛門濕疹、肛門瘙癢、便祕、便血疾病,以及直腸腫瘤、結腸慢性疾病也會導致便祕。平常可以按揉足三里、內關、天樞、合谷等穴位,來疏通腸胃氣機,增加腸胃蠕動能力。
按摩方法和步驟一
先用瀉法,當因便祕感到不舒服時,先按壓手臂內側中央,通過和肺、大腸有關的經絡,症狀會漸漸舒緩。
●合谷:
穴位找法:大姆指與食指虎口處,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之中點,左右各一。
手法:以手拇指指腹稍微用力按壓,並按摩穴位四周的肌肉,約30~60秒,左右手都做。每天3回,每回3次,每次3秒鐘左右。
功效:主治肺、大腸疾病。有腹脹、大便不暢時,立即按壓可舒緩不適。
●內關:
穴位找法:由腕橫紋向手肘方向兩寸(約三指橫寬),位於手臂的二條筋之間、無名指的延長線上,左右各一。
手法:以手拇指指腹稍微用力按壓,並按摩穴位四周的肌肉,約30~60秒,左右手都做。每天3回,每回3次,每次3秒鐘左右。
功效:主治肺、大腸疾病。有腹脹、大便不暢時,立即按壓可舒緩不適。
按摩方法和步驟二
待稍平息,輔以麻油作為按摩介質,至穴位局部產生灼熱感為止。
●中脘:
穴位找法:位在身體的中心線上,距離肚臍上方約四寸(六指橫寬)的位置。
手法:把雙手的食指和中指重疊在此穴上,邊吐氣邊按摩,並作圈狀按摩,約一分鐘左右。每天3回,每回3次,每次3秒鐘左右。
功效:主治一般腸胃症狀,亦可調理婦科和性功能障礙。
●太衝:
穴位找法:
在腳大拇指與腳食指的趾縫之間,從凹陷處往腳背方向約一寸半(大拇指稍寬)的距離,類似手大拇指與食指的虎口,左右各一。
手法:把食指置於此穴上,邊吐氣邊作圈狀按摩,約1分鐘左右。每天3回,每回3次,每次3秒鐘左右。
功效:可刺激自律神經機能、調整腸胃。
●足三里:
穴位找法:位於外膝眼(即膝蓋外側凹陷處),也就是膝蓋下方凹陷約三寸(四指橫寬)處,左右各一。
手法:治療者以兩手拇指指腹同時向下,用力按壓該穴。每天3回,每回3次,每次3秒鐘左右。
功效:治療脾胃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重要穴位,可調節消化功能,使腸胃獲得舒緩。
按摩方法和步驟三
最後,熱敷「大腸俞」穴。
●大腸俞:
穴位找法:距離第四、五腰椎棘突間凹陷兩側約一寸半(大姆指稍寬)的位置,左右各一。
手法:治療者準備熱毛巾,覆蓋在患者的大腸俞,約15~20分。
功效:是主治腸胃的重要穴位,加以按摩可調整消化功能。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05 00:4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99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