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 看得到彗星光点
记者韩青秀/台北报导
中央气象局表示,遭到撞击的「坦普尔一号彗星」 彗星的亮度已经减低。不过有兴趣的民众,可在低光害的地方利用望远镜观测,今天晚上8时朝向西南方仰角50度在室女座附近,仍有机会看到小光点,不过若想要看清楚彗星「疤痕」的机会十分渺茫。
气象局天文站技士郑振丰表示,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的撞击体在台湾时间昨天下午1时52分撞击彗星时,当时喷发出的灰尘及亮度是最明显的,经过数小时后亮度明显降低。昨天晚上台湾有不少天文同好特地上山去观测,不过观测效果并不明显,只能看到远远的小光点。
郑振丰表示,未来一周内,台湾仍有机会观看到「坦普尔一号彗星,在晚上8时,民众可朝向西南方仰角50度附近,即可找到坦普尔一号彗星。不过郑振丰提醒,民众观测彗星时,可别期望看清楚彗星的全貌,因为即使用望远镜,看到的多半只是一个小光点。
【2005/07/05 联合晚报】 @
http://ud...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击彗星 看到冰河坑洞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发布连环照片显示,「深击号」太空船四日拍到「坦普一号」彗星在遭撞击后,亮度增加了五倍。
美联社
从「深击号」发射出的撞击器,在撞得粉身碎骨之前拍到「坦普一号」的真实面貌显示,这颗彗星的形状根本不像原先所推测的小黄瓜,而像坑坑疤疤的马铃薯。
欧洲图片新闻社
【编译朱小明/综合报导】
美国太空撞击器与彗星冲撞的计画四日一击成功,撞击器在灰飞烟灭之前拍摄到坦普一号彗星的真面目,美国太空总署科学家这才发现,这个彗星形状不像原先推测的小黄瓜,其实比较像坑坑疤疤的马铃薯。
太空总署研究员休兹表示:「我们不但摸到彗星,而且狠狠掐了一把。」撞击器在彗星表面成功撞出一个相当深的坑洞,可供科学家好好一探彗星的内部。
撞击器在撞上彗星前的最后三秒仍不断传送影像,彗星上二十公分大小的物体清晰可见。彗星被撞后,「深击号」太空船驶到距离彗星五百公里处抢拍,把镜头瞄准撞击点五十公尺范围内拍摄,传回的照片中可以见到坑洞的阴影。
科学家已开始分析大量高解析度照片,最初的影像显示,彗星上有类似月球表面的圆形坑洞、山脊和冰河。彗星表面似乎满布灰尘,柔软,有坑洞,表面之下有冰,可能含有太阳系的原始物质。
这场天文实验创举吸引全球目光,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的「深击号」网页点击次数高达十亿次,远高过火星任务的四亿次。
撞击器撞上彗星表面时,先后发出两道闪光,显示彗星表层和内部是由两种不同的物质构成,表层是较软的堆积层、内部是一个较厚、较硬的壳。
第一道闪光较小,喷出的物质形成柱状,在彗星表面形成一道阴影。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一道强烈闪光,接着散成星状,吞没坦普一号的一端。
地面观察显示,彗星的亮度在撞击后十五分钟内增加了五倍。有一张照片显示一个极度光亮的炽热光球。
彗星「腹部」的内部气体和碎片喷入太空,至少延伸数千公里。太空船拍摄到的影像显示,坑洞喷出物质的光谱出现「非常大的变化」,显示撞击释放出各种不同物质,可能含有彗星核心的物质。
彗星喷发的灰、冰、气体所形成的云,恐怕要数周才能散去,使人看清楚撞击器撞出的坑洞到底有多大。任务首席科学家艾赫恩表示:「我们在等待喷出的气体停止,撞击后数小时尚未停止,可能会持续数周。」
比起科学家能近身观察的另两个彗星,坦普一号非常不一样,有些地方超越人类目前的理解。
由于资料数量庞大,初步数据分析可能就需数月。任务主任艾拉奇雀跃的表示:「资料这么多,足够让我研究到退休。」
【2005/07/06 联合报】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