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2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abearoa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鲜花 x8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转贴]桃乐丝老太太的小册子
桃乐丝老太太的小册子


生病时,小学尚未毕业,学校念我平日功课不错,勉强颁我一张毕业证书,这是我最高学历。

生病的人多愁善感,想到同学都能如愿升学,参加联考,只有我坐困愁城,便不由两眼泪汪汪。母亲被我哭烦了,就找了些「闲书」给我打发时间。这一招还真是管用,沉溺在书中世界的我,忘记病痛,忘记眼泪,忘记时间的流转。

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天傍晚,母亲忙完一天的家事后,出门为我借书。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我,看书如吃书,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一本厚厚三、四十万字的小说,往往一天就可以看完。很快的,邻居以及附近村落的书报杂志都给我借光了。

天无绝人之路,正巧此时,父亲认识一位服务图书馆的沈振宇先生,仿佛「芝麻开门」,我简直像掉进了知识的宝库,藏书不但丰富,而且本本都是名着。

我想沈大哥一定察觉我纯粹打发时间的读书习惯,因此常在书中夹封短信,问我读书的心得,建议我试着做一些分析,也把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我讨论。慢慢的,我从消遣式的读书方法开始懂得如何赏析一篇文章。

沈大哥开启了我的文学大门,后来之所以能够走上创作之途,沈大哥的启迪绝对是重要因素。

既然对文学产生了兴趣,顺理成章的报名参加当时颇富盛名的中华文艺函授学校。顾名思义,文艺函授学校是利用通信的方式授课,每周发一课讲义,隔周交一篇作业,由老师批改。其中王文钦先生是我国文先修班和进修班的导师。

说来没人相信,我的第一篇文章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连段落都不会分。在王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进步神速。我不知王老师给分数是否一向宽厚,总之,我每篇文章都是九十几分,遇到老师认为精采的句子,更是红笔连连圈点。可想而知,对一位失学的少年孩子,这是多么大的鼓舞和激励,老师的肯定帮助我找回遗失已久的自信和自尊。

这其中还有段小插曲。我的手腕关节因病变周转不灵,以致写起字来歪歪扭扭,王老师含蓄的问我,是否用左手写字,我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但好强的我不愿因此博取别人的同情,并未说明,但因这样的刺激发愤练字,到后来我的一笔字还获得不少人的称赞呢!

事隔四十年,我和沈大哥意外的取得联系,但王老师却始终缘悭一面,十分遗憾。

从阅读到心中有话想说,从创作到集结出书,这又是一段漫长辛苦的路。

认识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先生则别有一番曲折。蔡先生和俨弟的岳父是一起穿草鞋长大的好朋友,在俨弟的婚礼上认识。时任《华副》主编的他立即向我邀稿,后来他创办九歌,我也顺理成章成了第一批作者,结下一段文字缘。后来我才发现蔡先生曾是当年中华文艺函授学校的教务主任,又多了一层师生关系。

蔡先生的确是位忠厚长者,对后进晚辈如我者提携甚多,知道我以版税度日,经常打电话关心我钱是否够用,几次住院,他都前来探望,送钱给我。

外人很难了解,家有残障儿或慢性病童,对父母来说是多么大的负担,许多家庭为筹措医疗费用甚至倾家荡产,我比较幸运的是父亲服务军职,可以以军眷的身分享受免费的优惠,父亲退伍后,我仍在他的庇荫下做一名小小的荣眷,及至创办伊甸,户口迁出,才发现从此看病失了保障。

偏偏我这个董事长属于资方,不合劳保资格,对于一个经常以院为家的慢性病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简直无法生存,兹事体大,非同小可。幸好蔡先生及时伸出援手,特别在他的出版社内给我补了一个编辑的名义,方才解了我燃眉之急。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特别容易记恨,谁得罪了我们,谁辜负了我们,谁又背叛了我们,我们总是耿耿于怀,忿忿不已。可是却往往忘了在我们一生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和事,或许是几句鼓励的话语,或许是一抹善意的微笑,或许是在孤单时陪我们走了一段路……很可能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些亮光和热度。

某次和一位知名艺人参加一个座谈会,席间她曾提到幼年生活困苦,父母日日操劳也难得温饱,每次看到玩伴都有钱买零嘴吃,就羡慕不已。有天,实在嘴馋得厉害,伸手向阿母讨五角钱,没想到换来一巴掌,阿母骂她说:

「死囝仔,饭都没得吃,还想吃糖,干脆去死好了!」

她心里又是委屈又是气愤,一路哭哭啼啼往河堤跑,决定死给阿母看,叫阿母后悔一辈子。

她原本是赌气,希望阿母回心转意,谁知阿母根本不理她,一个人蹲在河堤上骑虎难下,越发哭得伤心。

大概是她的哭声引起河边垂钓的一位老阿伯的注意,老阿伯问清原由后,呵呵笑着说:「呒要紧,五角而已,喏,给你,别哭啦!」老阿伯在她手中塞下一枚五角硬币,她很想拒绝,又舍不得拒绝,半推半就的收下了。不过,她并没有拿去买糖,而是珍藏起来,直到今日,她还记得阳光下闪闪发灿的那五角硬币。

另一位朋友也同样家境贫寒。他说,念小学五、六年级时,每晚补习到九点多才回家,总会经过一个卖鱼丸汤的小摊子,在又累又饿的情况下,总觉得那鱼丸汤喷香扑鼻,教人馋涎欲滴,只可惜囊中羞涩,只能望梅止渴一番。

有一次,他忘记什么原因,父亲奖赏他五角钱,可是一碗鱼丸汤要两元,他踌躇许久,终于鼓起勇气,怯生生地对老板说:「我只有五毛钱,可不可以只买一粒鱼丸?」

老板看了他一会儿,舀了一碗鱼丸汤给他,碗里明明白白放了四粒鱼丸,他吃了一惊,结结巴巴地说:「老板,我只要一粒就够了。」

老板笑笑,慈和地说:「没关系,免算钱!」

很多年后,他已经吃得起燕窝鱼翅,但他发现,没有一种食物比得上那一碗鱼丸汤来得滋味鲜美,回味无穷。

感谢,是一种美德,而能把这种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恐怕要数加拿大的桃乐丝老太太。根据《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报导,她在八十五岁去世之前,把她的遗产分给两百三十七个人,这些人在她一生中,曾有意无意间帮助过她,虽然他们自己都未必记得,然而桃乐丝老太太钜细无遗的记录在她那本保存了五十三年的帐册上。

    但愿我们手中也有这样的一本小册子,点点滴滴记下人世间的真情与恩惠,常存感谢之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4-04 08:3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12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