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33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ui326299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非食物过敏的鱼类中毒
卫生署台南医院新化分院急诊室专任医师 陈忠贤医师

陈先生是一位53岁的男性,过去除了有糖尿病史约8年外,并无其他健康上的大问题,平常偶而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约120-140/70-90毫米汞柱。每天抽烟半包左右,已有20多年了,没有喝酒的习惯。此次到急诊就医前约一小时左右,他与太太吃家里刚煮熟的鱼-鱼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冰在冰箱里已有许多天了。他太太过去也无什么病史。他们也无对海产过敏。

来急诊就医时,血压、体温正常,但全身都有荨麻疹而且全身发痒。陈先生鱼吃得比较多,所以皮肤发疹更为明显,而且颜面潮红、嘴唇水肿、眼结膜充血,且会胸闷、呼吸困难。他们在急诊室治疗观察5至6小时后,就收住院。在急诊室有恶心、呕吐,在病房有腹痛、腹泻的现象。住院后给予点滴补充水分及打抗组织胺药物,住院2天就出院了。他们很显然得了高组织胺鱼类中毒的病。

某些深海鱼类会含有高量组织胺基酸(histidine),经死亡后被鱼的组织蛋白?溶出,再被细菌的组织胺酸脱梭?作用而释出组织胺saurine而引起中毒的现象,成人若食入约100mg的组织胺即可能中毒、发疹出现各种症状。

引起中毒的鱼类主要是青皮红肉鱼类,如下:鲭鱼、鲣鱼、鰆鱼、鲔鱼、旗鱼;秋刀鱼、鬼头刀、竹筴鱼、牛眠鲑、鳀鱼、鲱鱼、沙丁鱼。

中毒症状:
潜伏期很短,食后约一小时,可持续约4至36小时(平均12小时)。各种症状有:脸部潮红、嘴唇水肿、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发疹发痒、荨麻疹、喉咙不适、哮喘、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心悸、血压下降及休克。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头晕、口舌及四肢有麻木感、口干、口渴、怕冷、手抖、流鼻水。

诊断:
食入可能致病的鱼类后,产生各种典型的症状,发作迅速,病程很短。鱼肉可检验出含有高浓度的组织胺。食用同样食物的人会集体发生同样类似症状,通常病人无过去同类食物过敏之病史。

一般食物过敏是指IgE媒介过敏反应,而高组织胺鱼类中毒并非IgE媒介类过敏反应。所以试验皮肤可呈阳性反应,血清IgE浓度升高,及血液嗜酸性白血球增多者比较像食物过敏。反之者则比较像高组织胺鱼类中毒。

治疗:早期排毒 ,催吐、洗胃、使用活性碳及打抗组织胺药物可迅速使症状消失。若呼吸困难可给予氧气及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倘若血压偏低也可考虑输液,升血压剂及Norepinephrine。

预防:
保持新鲜鱼肉,最好冷藏在0℃至4℃。烹调时应去除内脏洗净。

资料来源:环台医疗联盟 资料提供:卫生署台南医院

我是一个无鱼不欢的人,看了之后有些怕怕,要多注意食物的新鲜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3-29 08:0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7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