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00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笔记型电脑] 技嘉AERO 17 HDR搭载10875H与2070 Super之创作者笔电开箱
GIGABYTE笔电近两年来以两大系列为主要路线
AORUS推出时间较早、也更广为人知,是以电竞设计为主的系列
AREO则是以创作者需求而设计的系列,两种系列各有其所长
AERO外壳设计近似高质感Ultrabook,内部搭载高阶硬体配置
本篇主角为最新版本AERO 17 HDR,请先见影片导览介绍
https://www.youtube.com/v/dVIC-iR44zc

手边这款AERO 17 HDR XB搭载Intel Core i7-10875H与nVIDIA RTX 2070 Super
外箱选用较有特色的AERO英文字样与黑橘做配色


机身采用CNC铝合金,A面同样为全铝材质设计
中央与上方区域主要为雾面材质,并拥有不沾指纹的处理
下方使用V字展开线条设计,并使用发丝纹路处理,让A面更有变化
17.3吋机身尺寸396(W) x 270(D) x 21.4(H) mm,重量约2.5公斤
实测重量约2661克,以AERO 17 HDR在高阶笔电的ID设计与重量平衡表现不错


打开AERO 17 HDR后,B面与C面配置一览
萤幕转轴设计在靠左右两侧,萤幕最大开合约120度
机壳本身组装扎实度很高,A面低于30度角以下有缓慢自动阖上的设计


B面为友达17.3吋雾面萤幕,4K解析度IPS面板
上左右三边为3mm极窄边框是目前机种可看到最细边框设计
周围有大范围防压边条,避免盖上萤幕时碰触到C面机身造成受损


B面屏占比高达89%并支援VESA Display HDR 400
100%显示Adobe RGB色域,能比sRGB色彩呈现更多25%以上的细节
每块面板出厂时皆通过X-Rite Pantone校色程序并通过认证
通过Delta E < 1*获得最接近原始色彩的萤幕,追求最精准的发色水准


C面除键盘外皆使用黑色铝质雾面的金属材质,设计与A面相同
孤岛式键盘并支援RGB Fusion 2.0技术,标榜更漂亮的全彩背光
与全球最大键盘供应商Sunrex合作,让敲击手感更为扎实
个人实际使用体验,以薄膜式键盘来说确实有很好的敲击手感


C面上方有HD视讯镜头与麦克风
在机面斜角向上拍摄,脸部应不至于拍到太多下巴特写
支援人脸追踪功能,画面顺畅度佳但清晰度还有加强空间
拥有摄影机镜头盖是其他笔电很少看到的设计,能加强使用者的隐密性
视讯镜头底下为圆形电源开关,左右两侧长条状为机身散热孔位


C面下方主要为触控板,实际操作相当精准,左上有指纹辨识功能
左右两方为硬体或规格相关贴纸,左下角强调本款笔电为台湾制造
右方大贴纸为AERO 17 HDR强调硬体特色,采用较厚并无残胶好撕的贴纸


机身右方IO
左起 USB 3.2 Gen1 / Thunderbolt 3(USB-C介面) / Mini DP 1.4 / HDMI 2.0
电源输入 / 机身散热孔
由有线Killer Ethernet E2600与无线Killer Wi-Fi 6 AX1650网路晶片组成
其中AX1650支援最新802.11AX,也就是WIFI 6技术,最高可达2.4Gbps


机身左方IO
左起 机身散热孔 / RJ45网路孔 / SD Card Reader(UHS-II) / USB 3.2 Gen1
耳机输出 / 麦克风输入 / USB 3.2 Gen1
内建少见的UHS-II SD读卡机,最高可达300MB/s,笔电中算是蛮高速的规格


D面一览,底部采用特殊造型且大面积的散热孔设计
下方左右两侧为喇叭孔位,电池为内建式非快拆设计,容量为94.24Wh
薄型机身搭载8C16T i7-10875H与nVIDIA RTX 2070 Super高阶硬体
温度表现会在底下烧机测试做出详尽的实测分享


内附配件一览
保证书、简易说明书、电源线与230W充电器,充电器不至于太大也有助于便于携带


AERO 17 HDR在外壳ID设计与AERO 15 OLED几乎一致
最大差异在于左右方IO配置位置不同与萤幕大小差异而已
个人觉得AERO外壳设计以目前市场上同级轻薄高阶笔电来看算是相当优异
高阶17吋有HDR版本,15吋也有OLED版本,提供给对萤幕更要求的创作者选择

拉回室内拍萤幕表现对比
左边AORUS 7搭载LG IPS 144Hz(自行用Spyder校色过)
右边AERO 17 HDR搭载AUO 4K HDR 400
其实AORUS 7这块面板与AERO 17非HDR相同,校色后萤幕色彩表现也已经很棒
可以看出右方有HDR技术,在高动态范围下亮部、暗部的细节表现更好


RGB键盘灯号在室内看起来相当漂亮
尤其在光线越暗的地方会让灯光成色更显眼,也可以自行去调整喜好的模式


GIGABYTE Control Center专属软体
软体开启后第一个页面Smart Dashboard
主要为系统监测、硬体型号与当下硬体使用状态
萤幕右上方为AI软体介面,透过Microsoft Azure云端运算与学习
判断使用者对于执行程式的特性,动态调整CPU与GPU的功耗
透过AI功能来优化硬体,对执行程式能达到更高效率,新版也更加简洁好看


Manager类似手机下拉快捷页面
主要显示目前使用功能状态与快速开启其他功能


RGB Fusion 2.0技术,最高支援至1677万色Per Key RGB背光键盘
拥有80键同时输出与全键盘支援巨集功能等特色
若非游戏使用时也可以完全关闭,出色的按键敲击手感是让人印象深刻之处


风扇除了静音、一般与游戏模式之外,还提供深度模式
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设定在任何温度下风扇转速


最后Smart Utilities项目是有关硬体更新资讯、系统备份、产品说明、问答等功能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其实与AORUS Control Center版面几乎一样
虽然功能已经算很丰富且版面配置易上手,希望AERO能有自己风格的软体版面


Nahimic 3D音效软体
这几年测试过多款MSI电竞笔电都采用此款音效软体
介面跟功能已经更新过许多版本,算是功能很多的音效软体
主要提供4种音场,再搭配3种功能来达到更丰富的细节设定


麦克风页面有聊天或是会议两种情境,其中也有3种功能可调整


以下为AERO 17 HDR喇叭聆听感,这部分属于主观的部分
高频 - 没有出现太过尖锐的音调,细节相当丰富,整体表现属于高水准
中频 - 整体清晰度出色,人声饱实感也有不错的水准
低频 - 低频表现清晰,不会太过混浊,重低音鼓声震撼力略低一点
AERO定位非电竞机种,在音场环绕感与重低音会较为单薄一点
整体来说是偏向清晰路线的音调,音质表现有达到高阶笔电水准

AERO 17 HDR以CPU和GPU作为区分,有i7-10875H与i9-10980HK
本篇主角XB为第二高阶版本,采用目前Intel最新10代H系列CPU i7-10875H
基础频率2.3GHz,最高单核自动超频可达5.1GHz,14nm制程
首款笔电Core i7拥有8核心16执行绪架构,TDP为45W
以下是CPU效能测试部分,开启AI功能搭配全部预设值设定
对比机种是去年版本AERO 15 OLED,配置i9-9980HK与RTX 2080 Max-Q
CPU测试后面括号是与i9-9980HK 8C16T 2.4~5G效能对比
CINEBENCH R15
CPU => 1817 cb (1417 cb),提升约28%
CPU(Single Core) => 212 cb (189 cb),提升约12%


CINEBENCH R20.0
CPU => 3713 cb (3212 cb),提升约16%
CPU(Single Core) => 502 cb (446 cb),提升约12%


CPUZ 1.91.0
单线执行绪 => 549.4 (512.8),提升约7.1%
8C16T多工执行绪 => 5113.3 (4070),提升约25.6%
Fritz Chess Benchmark => 56.07 / 26914 (47.81 / 22948),提升约17%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316
Multi-Core Score => 7876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13s (2m 28s),提升约11%
x265 Benchmark 2.1.0 => 55.49FPS (45.88FPS),提升约21%


PCMARK10 => 6169 (5253),提升约17%


Intel第10代i7-10875H 8C16T时脉约2.3~5.1G
对比上一代最高阶i9-9980HK 8C16T时脉约2.4~5G
以上两款CPU搭载于AERO 15与17吋薄型笔电内的效能呈现
不论在单核或全核的效能在最新第10代都有明显再提升
若i9-9980HK搭载17吋3.8公斤肌肉型笔电,会因散热模组更大许多
对比后发现同样使用i9-9980HK,效能可以跟i7-10875H相近
以上可以得知在薄型且相似笔电机种之下,拥有第10代支援更新超频技术
加上技嘉AI专属软体,对单核或是全核运作的时脉将有更大的弹性与更高效能的表现

DRAM效能测试 - DDR4 2933
AIDA64 Memory Read - 41026 MB/s


Intel第9代Coffee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666
此回第10代Comet Lake-H最高支援至DDR4 2933
从DDR4 2666提升到2933的AIDA64 Memory Read提升约10%左右
本款笔电搭载美光DDR4 3200,比较可惜的是CPU没有支援到DDR4 3200
先前测试过第10代10nm i7-1065G7属Ice Lake-U架构,最高可达3733
毕竟笔电无法超频DDR4,希望有支援DDR4 3200以上的Intel H系列架构

AERO 17 HDR储存装置内建2个M.2 SSD插槽
本款安装SAMSUNG M.2 PCIe 512G SSD
SSD测试部分 -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3201.63MB/s,Write - 2976.97MB/s
AS SSD Benchmark - 4680
Seq Read - 1983.16 MB/s,Write - 2437.77 MB/s
4K - 64Thrd Read - 1265.64 MB/s,Write - 2006.90 MB/s


SAMSUNG MZVLB512HBJQ也就是俗称的PM981a
规格读取速度最高3500MB/s,写入速度最高2900MB/s
测过Intel 760P最高3230与1625MB/s在AS SSD Benchmark也只有2773
以PCIe Gen3 x4 SSD来说,PM981a算是效能很顶级的SSD版本
不过因为笔电节能技术较多且无法手动关闭,较难达到规格表的最高频宽

nVIDIA针对内容创作者发表RTX Studio笔电,提供Creator Ready驱动
新一代笔电高阶GPU为RTX 2070 Super与RTX 2080 Super两款
皆采用nVIDIA新一代Max-Q设计,并标榜比以往Max-Q带来每瓦更多的FPS
以下是RTX 2070 Super (Max-Q) GDDR6 8GB 3D效能测试
安装驱动版本为NVIDIA STUDIO DRIVER 442.23
SPECviewperf 13
解析度为1080P测试成绩


解析度为2160P测试成绩


以上SPECviewperf 13使用1080P与2160P(4K)解析度做对比
可以看出若使用1080P效能表现会提升许多

SPECworkstation 3.0
解析度3840 x 2160,GPU改为RTX 2070 Super




Geekbench 5
OpenCL Score => 86188


创作者笔电若使用到3D绘图的软体,常需要OpenGL或CL效能
以上几款软体都是主要测试OpenGL或CL效能,有些绘图软体以前也常听过

接着是DirectX效能,也就是一般游戏会运用到的3D技术
后方括号是与AERO 15 OLED搭载i9-9980HK与RTX 2080 Max-Q做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 18357 (17516)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6895 (15948)


FAR CRY 5 极地战嚎 5
解析度为1920 X 1080,将3D特效为高模式
内建测速软体效能 - 已渲染帧数6345 (5878)


以上三种DirectX 3D测试数据可以看出RTX 2070 Super数据较高
而且就连SPECviewperf 13与SPECworkstation 3.0数据也同样如此
新推出的笔电版RTX 2070 Super会比先前的RTX 2080 Max-Q效能还高
此外更高阶RTX 2080 Super当然会更强,算是给轻薄笔电再次升级3D效能
也希望未来Nvidia更新的正式版本驱动能让这两款RTX Super效能再提升

烧机温度测试
室内温度约21度,进行Intel Core i7-10875H散热能力测试
风扇转速一般模式下,CPU全速最高约3000~3100转
运作LinX 0.7.1让系统全速时 - 72~79,瞬间最高达80


待机时风扇约2600~2800转,此状态下偏静音听不太到风扇声
CPU全速时约3000~3200转左右,噪音虽提升但音量还算不大
比起其他几款个人测试过的高阶电竞机种相比,约为中等以下的噪音量
i7-10875H TDP规格为45W,AERO 17 HDR散热系统应可压制更高的TDP
8C16T烧机状态的时脉约为2.9~3G,LinX对Intel CPU算是非常严苛的烧机软体
比起AERO 15 OLED搭配8C16T i9-9980HK已经拥有很不错的散热能力来看
17吋AERO拥有更大型散热模组也直接让散热能力与风扇噪音表现更出色

FurMark主要为GPU RTX 2070 Super烧机测试
GPU 1035MHz / MEM 5500MHz,GPU全速最高约4000~4200转
运作FurMark得到待机36度与全速68度


FurMark烧机时键盘约28~38度,上方约28~42度,左右出风口约31~46度
后方出风孔约39~52度,D面进风孔约33~52度
GPU全速时风扇噪音会再提升一些,噪音虽偏中高频但整体噪音量不算太大
高负载环境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所产生噪音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一般使用环境,如上网、看影片或听歌等,系统低负载时听不太到噪音

电池续航力部分,Microsoft Azure AI设定为Battery Save Mode
官方标榜萤幕亮度20%拨放1080P影片并关闭Wi-Fi与蓝芽,最高可达8小时
实测使用萤幕亮度30%开启Wi-Fi网路播放Youtube上DVD 480P影片,1小时后剩87%,2小时后剩74%
3小时后剩62%,5小时后剩34%,7小时后剩5%并自动关机,续航力对长时间使用环境很出色

总结GIGABYTE AERO 17 HDR
具有特色与优势的部份
1.外型ID设计与电竞笔电明显不同,拥有出色的外壳硬度与组装质感
2.AUO 4K HDR 400面板、三面极窄边框设计与X-Rite Pantone校色认证
3.使用第10代8C16T i7-10875H或i9-10980HK,达到Intel笔电最高效能
4.搭载Nvidia最新RTX 2070 Super或2080 Super获得更高3D效能
5.功能丰富的GIGABYTE Control Center与Nahimic 3D音效软体
6.支援Microsoft Azure AI动态调整发挥较佳的功耗与效率
7.Windforce Infinity系统使用71扇叶双风扇与5根热导管提升30%解热能力
8.键盘拥有Per Key RGB背光,薄膜式设计却有出色的按压手感
9.采用支援802.11AX (WIFI 6)技术的Killer AX1650无线网卡
10.摄影机镜头盖贴心设计,搭载高阶硬体也有水准之上的电池续航力

未来能够再加强与改进的部份
1.WebCam解析度与画质偏低,希望未来改款能再提升
2.喇叭音质在重低音效果与音场表现还有加强的空间
3.若能像AERO 15提供OLED版本会更好


效能比 ★★★★★★★★★☆ 93/100
用料比 ★★★★★★★★☆☆ 88/100
规格比 ★★★★★★★★★☆ 92/100
外观比 ★★★★★★★★★☆ 90/100
性价比 ★★★★★★★☆☆☆ 77/100

AERO 17分为HDR(4K)或无HDR(FDH 144Hz)版本,其他依CPU、GPU硬体差异区分
HDR最新版本拥有Intel第10代Core i7-10875H或i9-10980HK
GPU首波搭配RTX 2070 Super与2080 Super(Max-Q),价位约在6.8~14万
未来GPU还会有RTX 2070 Max-Q、RTX 2060、GTX 1660Ti等三种版本
市场上目前非HDR版本,采用Intel第9代Core i7-9750H
显卡则是搭配GTX 1660Ti与RTX 2060、2070,价位约在台币5~6.7万元
以上两种入门款看起来更为超值,AERO 17系列拥有多种版本的两代产品线
若对AERO 17有兴趣的消费者可依自己预算、使用需求来做选择

改款后AERO 17 HDR外观维持相同的商务设计,坚固的外壳与出色组装质感
内部硬体搭配也因等级不同而有不同的价位选择,性能也能取代同级电竞笔电
看起来首波新款应用在较高价位的AERO 17 HDR,导入最新CPU与GPU提升效能
如果是硬体配置与价格差不多的电竞笔电,那AERO 17的ID设计依然会更吸引人
未来如果AERO改款,建议可以再提升视讯画质与更丰富的音场表现,这样会更加完善
以上是个人对于AERO 17 HDR XB最新硬体效能与设计的心得,提供给有需要的网友做为参考:)

喜欢windwithme评测文章的网友欢迎到我的粉丝团按赞
以便更快得知个人最新的测试动态,您的回文与按赞依然是我前进的动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0-04-15 23: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741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