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4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分別影事
夢參法師開示: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
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假使說把它都滅掉,那就成道了吧?不是的。
這一切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各有各的作用。
如果咱們設想,咱們眼睛看見一切,
耳朵聞見一切,心裡感覺,誰觸到我心裡有所感覺,
這些個作用把它停下來,
不去緣念色、聲、香、味、觸,
把色、聲、香、味、觸不去緣念,
就把見聞覺知的作用讓它不起作用,
不起作用就入定的意思,定,見聞覺知都沒有了。
內守幽閒,內守幽閒就是心寂靜之境界,
這是凡夫的,不是聖人的。凡夫也有時候靜下來,
外頭境界相什麼都不去管它了。
這個是外道的境界相,都有這種境界相,入定了,
外道也入定,一樣的。他把他所證得那個性,
取那個性。那個不是性體,
佛給它定名叫法塵,把一切滅掉見聞覺知,
內守幽閒,猶為法塵,
就這麼句話, 這是法塵的分別影。
什麼叫法塵?就是我們眼睛看見的,
看完了落到咱們思想意識去,那個影子叫法塵。
耳朵聽到的聲音,到你思惟當中想,
緣念過去,現相是沒有了,以前過去,
就像那個影子落到那去,這都叫法塵。
幽閒,就是寂靜,這個不能叫定,
就是停下來寂靜了,這個境界是凡夫的,
凡夫境界。如果你煩惱了,心裡不安,
你想靜下來坐一下;你坐一下,
把外頭境界相都放棄了,什麼也不想;
但是又沒睡眠,又不是睡眠。
每個都對自己的,這個時候的境界相是什麼?幽閒,
內守幽閒,就安靜下來。
這就是在你修定的時候叫獨頭意識,
這是法塵,但是是塵,
不是覺。這個名字叫什麼?法塵分別緣影,
緣念過去落到心裡頭的影子,緣影,
緣這個境界,這個不是真的,虛妄的。
這個所產生的,這就是入了寂靜了,
這個性所產生的功能。
你要把這個能夠了達清楚,你得先把你的根門分析好。
什麼叫根門?比如根說,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你把這個分析清楚,這叫塵。根裡頭有個性,
這個性就知道這個根的,那就叫什麼?
眼睛叫見,耳朵聽到叫聞,心裡感覺到的叫覺,
意識意識到的叫知,覺跟知是兩回事,咱們沒有下細分。
如果別人觸摸你一下子,你感覺,你不叫知;
當你一時一分別什麼觸到我,
這個叫知了。咱們經常感覺疼痛,
有時痛得很不能忍受,那你用用這個功夫吧!
當人家打到你身上的時候,打得重了你感覺痛,
誰覺到痛?能覺到痛的那個,它不痛!
它不痛,它覺得痛,但是它沒痛。咱們經常說,
在佛教這樣講「有覺覺痛,無痛痛覺」,
你感覺到痛,覺到痛了,它痛不到你那個感覺,
你要把這個感覺(痛的這個覺)
跟你所痛處分開來。例如咱們這個骼臂,
或者腿,或者哪個部分,讓人打得很重,甚至打斷了,
這痛吧?很痛,但是不是感覺,感覺覺到痛,
痛不到痛覺上去,「有覺覺痛,無痛痛覺」!
假使你把你感覺的覺跟你肉體把它分開,
不痛了,當下就止痛。這個例子咱們過去很多,
但是這都是聖人的境界了。
例如二祖慧可大師參達摩祖師的時候,
他在雪地裡站了三天,外頭下大雪,
他站那求法。達摩祖師問他說:你在這做什麼?
他說:我在這向祖師求法?達摩祖師問說:
你這個輕心慢心求法?在我們來看這簡直不近人情,
在雪地裡站了兩三天,你還說輕心慢心;
這是聖人的境界。二祖拿出戒刀來把骼臂就砍斷,
拿一個骼臂供養達摩祖師。這一砍斷了痛得不得了,
因為斷一臂,這叫立雪斷臂。二祖在那雪地站,
立雪斷臂就在雪地站,痛得不得了,他求達摩祖師說:
我求祖師給我安心,我心痛得安不了。
達摩祖師就說:好,將心來,我與汝安。
你把你心拿來,我給你安心。
二祖慧可大師前後、左右、內外哪裡是心,
他說:我覓心了不可得,我哪裡找心。
就像阿難這個時候遭佛批評他 的心找不到一樣的。
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已竟。不可得處即是心,
這個咱們是悟不到的,如果你悟得到了,
這個境界就是開悟了。但是慧可大師就開悟了。
我說這個介紹這個重點,就當他一悟心離體,
心跟他身體兩個分開了,這個雪斷了臂不痛了。
就是什麼呢?我剛才說的「有覺覺痛,無痛痛覺」,
你有個能知的感覺感覺痛,
但是這個痛痛不到你那個感覺。一切見聞覺知,
內守幽閒,分別影事,這屬於塵境,不是你的心。
這是根、塵、識。根,就是咱們的身體是身根,
眼根、耳根、鼻根等六根;
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識呢?
中間起作用就是識。眼睛對一切塵境沒有分別,
眼識同時俱在。我們能分別了眼對色,
像這些花能分別是白的、是紅的、是黃的,
這個中間叫識,不是眼。根、塵、識一定要把它分清楚,
沒學佛法的人對這個根本不理解了。它們不同,
你怎麼認識根、塵、識三個是不同的?教你認知。
內守幽閒,安安靜靜,什麼意念都沒有,就叫幽閒,
這個叫法塵。前塵落下的影子,這哪裡有真的,
只是影子而已。就是物都沒有。
楞嚴經是屬於禪宗的,各個祖師,
過去在唐宋時代禪宗最興,
歷代祖師就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引接眾生,
來引接向他求法的。人家來向他求法,
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大義?或者他舉個拳頭,
你明白嗎?或者伸一個手指頭,你明白嗎?
但你眼睛看到,眼見了,他說什麼意思,
你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義,你能理解嗎?
當你因緣成熟了,他一豎拳頭,他開了悟了,
來者(問的人)就這樣開了悟了。
如何是祖師西來大義?就是拳頭,拳頭就是西來大義。
那你沒有理解的,你不知道,你開悟耽誤了就沒悟道。
叫你能見處薦取,舉個拳頭,誰見的?能見的是什麼?
能見見於所見,能見所見是空的,開悟是這樣悟的。
有的祖師,你來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大義?
拿棒子給你一棒子,再大吼一聲,請問的人開悟了。
這是什麼?有的向眼根,有的向耳根,
有的向根門就六根動地。什麼叫六根動地?
他從你哪一個根門啟示你,這就是佛所說的見聞覺知。
見是眼,聞是耳,知是意根,覺是觸,你感觸,知是心,
是所顯現的,這叫密。大家說的密宗,你問他:
如何是祖師西來大義?他舉個拳頭,這就是密。
如果你認得拳頭,那就錯了,拳頭不是拳頭,
這就是西來大義。所以在楞嚴經,
我們一般的說屬於參禪的人,
他示的意見就是讓你認識分別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境界相。
因為你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緣外頭色身香味觸法的境,
心對境中間是有個緣。諸法因緣生,當你最初那個是因,
對境的時候這是緣,心必緣境,
心緣境的時候才有分別。在這個根和緣境的時候,
那你就分別了什麼叫根、什麼叫識,根識的差別,
根跟識有分別的。就像我剛才講的,
眼根對待一切色法的時候,它中間沒分別。根對識,
它不知道這個黃的、白的、紅的,沒有。
能知道黃的、紅的、白的、有情無情的,
這個中間是識,識見,根不能見,眼根不能見。
如果像瞎子眼根壞了,他還見不見?那是根壞了,
眼根壞了,他識沒壞。你問那瞎子:你還看見、
看不見?他說:看得見。看見什麼?黑暗。
色是明暗二色,境,眼睛對的是明暗,
見明見暗。他看不見明,他見著暗。如果眼識壞了,
根沒壞,那根對色的時候,它還能相對,它沒分別了,
沒有識了。這叫什麼?就是人瘋了,顛倒了,瘋子,
喪心病狂,咱們說精神病,這就識壞了,根還在。
所以這個識跟根在我們一般不學佛的人,他不知道。
學佛的人知道根跟識是兩回事,兩個東西,
根是根,識是識。身根它有身識,眼根有眼識,
耳根有耳識,六根、六識、六塵這叫十八界,
各個有各個的界限。
所以在楞嚴經它要表現讓你明白見聞覺知所顯現的,
這個題目如來密因,這就是密。這個密是顯什麼?
是說你真,佛對阿難是說你真心所在。
前頭的征心都征不到,這就給你顯現,
這是一切根本中的根本。哪個根本呢?是真的根本。
佛給阿難顯示的二種根本,一個妄的根本,
一個真的根本,無始無明是妄的根本,
一真法界性是真的根本。但是有沒有六根互用的時候?
這後頭講二十五圓通,一通百通。這如何理解?
如果說一個辣椒(海椒),你必須舌根嘗到這辣或不辣,
你沒有嘗到你不知道。
但是眼睛一看見辣椒就知道這個東西很辣,
看見拿個醋瓶子,你眼根看見的說這是山西醋,
嗨!這可酸了。為什麼?這是識,還沒到根門。
你舌頭沒嘗,也知道醋是酸的、
辣椒是辣的,這是識知,不是根,這叫六根互知。
如果有神通的人,開了悟的人,哪一根都通的。
這個等我們後頭講二十五圓通,一通百通,
就是這個含義。說生死,一了永了,了了生死了。
所以學佛法一通百通,你懂得一樣,其他的你自然就懂。
因為見聞覺知是相通的,是心,不是外頭,
見聞覺知不是根門。說成道,成個什麼呢?
就成這個心。這就是說我們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我們經常說法塵境界相,
這就說到你那個六根的心,心對著法塵,眼觀色,
耳聞聲,耳朵只能聽到聲音,你讓他拿到辣椒,
說:你給我聞聞,這是什麼味道?拿耳根聽聽?
它不能互用。要你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能互用了就可以。
你前頭所收來的影子,就叫法塵。
這個法塵也有生有滅兩種不同,有生相,有滅相,
法塵的境界相。滅是什麼?你五根,眼耳鼻舌身意這五根,
根與前頭的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
身識、意識,根和塵的差別,有根沒識了,作用不起;
有識沒根了,那你效果也分不清楚了,
因此這是根識互用的差別。但是講它法塵,眼耳鼻舌身意,
意就是專對著法塵的,色、身、香、味、觸、法,
法就法塵了,一個是生起,生塵,一個是滅塵。
你見聞覺知的、了達的那是意識,隨你思想起的念,
它就起了一種分別;而這個塵有, 有色身,有顏色、
有花什麼的,那你就隨著就有了;沒有了,花都沒有了,
還有什麼黃的、白的、黑的,
那就隨著塵滅這個根也就滅,識也就滅了,
因為沒有現相;沒有現相,你還分別什麼?外頭塵有就有,
塵沒有了就沒有了。這就叫凡夫。因為你 的意識隨念分別,
有塵了,你這念才有;沒塵了,念沒有,那叫凡夫境界。
外道修道成功的,或者權乘菩薩,或者二乘小乘的聖人,
這一切修行人,在這些個動作當中,
你要想把一切動境歸成靜境,止住,止住一切動讓它不動。
就像我們修定的功夫,內守幽閒,靜下來了,
讓一切塵境都熄滅了,把這些散動讓它不動。
不動,修定!要想修定的功夫,定是止,
止什麼?止外頭一切的動,讓它歸於靜,
你才能入定。如果你動作當中,
現在也有動中取靜,在動中的讓它能靜下來,
但是這個少。佛說這個是止,止一切動作相,
讓它靜下來,幽靜下來。
這個時候你的意(意念、意識)都不對外境了,
不對外境,你坐著入靜,就靜下來了。
這是修定起碼的功夫,這也是境界相。
在咱們一般說修定,修定的境界相,動靜二相。
動讓它靜下來,靜也是相,連靜也沒有了,
那才叫真正的功夫。止二相,動相靜相。
這個靜相就指法塵說的,法塵沒有體的,
沒有什麼樣子給你。前五根,
眼耳鼻舌身意是對的色生香味觸法,
有根有境。五識起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這五識起的時候,
但是有個意識的作用在裡頭,很明瞭的。
這個明瞭的意識,跟你這個根,跟你前頭這個根,
眼一觀色,這個識就跟著在裡頭了。
同時的,根一對色的時候,這個識(眼識)就在根裡,
它同時就分別。這個好像是一點分別都沒有,
實際上它兩個各是各的作用。你緣外頭境界相的時候,
當你眼見色的時候,一定要眼識,
眼識當時就分別,同時的。但是法塵跟意識就不同了,
這個影事怎麼比喻?例如我們拿照相機照的時候,
照相的時候,照相機照相的時候是法塵,這個中間沒有意識,
就是照相機一按一按就把你照下去了,這是分身,
這個塵叫分身塵,這叫獨頭意識所緣的境界相,
只是計度分別。另外還有一種分滅塵,
就是在那靜下來,內裡頭守的幽閒境界,
在定中產生獨頭意識,它全是托分別,
但是分別不分別了;不分別了,境界相都沉寂下來了,
沒有了,沒有外境界相了,這叫細微的分別。
就像那個水沒有波浪,細流的,很恬靜,清清淨淨的;
但是流沒流?還在流 。所以這個叫法塵分別影事,
如是解釋。當我們第六識能夠明瞭,有明瞭,
所以給它叫個獨頭。為什麼叫獨頭?
沒有境界相叫獨頭意識。
獨頭意識跟明瞭意識不一樣了,
明瞭意識緣外邊境界相,緣境界相明瞭。
明瞭這個花,明瞭這個是桌子,明瞭那個是板凳,
馬上就分別了,它有意識在中間分別,
能夠分別每個法的法體。所以當你眼觀色的時候,
分別紅黃赤白的時候,這個意識存在,
分別這是什麼花?草本的,那是木本的,
它馬上意識得到。那叫意識,
識與根同時作用,識根相同。還有夢中的獨頭。
我們在夢裡頭作夢,夢裡頭不是真實的,
虛妄的夢境,那個緣念是空的,
那識也起作用,也在緣念;
緣念是沒有的,是作夢,你醒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
就跟我們入定情況相似,這是定中獨頭意識所緣念的,
夢中獨頭意識所緣念的,那個緣念是空,沒有形相。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簡簡單單這樣學習,
從文字上你就能理解。
你必須得靠修,要思惟,隨著這個文字對境生心,
隨著文字而入觀,對著境界相你來心裡頭思惟修。
譬如說我們對一切花,我們知道它是不長的,短暫的,
一到冬天什麼都死亡了,現在適應它的環境它就生,
不適應環境它就滅。這個明瞭的意思是從你藏下來的,
八識所傳來的,不是第六意識所能分別到的。
無量的種子,咱們說歷史的經驗,
那又超過你第六意識了,往後以下分別講就明白了。
現在為什麼要分別這些個,因為要讓阿難明白心,
什麼是真心?什麼是妄心?妄還有妄中之妄,
妄裡頭的妄。舉個例子,當在作夢的時候,
你在夢中知道自己是在作夢嗎?但是我有時候知道是作夢,
但是在夢裡頭又來一個夢,知道前頭那個夢,
那這個夢不是夢了;能夠到第三番、第四番,
這個夢沒有醒,又作一個夢,夢中之夢,
就是研究研究這個夢。現在我們大家都在幹什麼?
都在作夢,現在這就在作夢,而這個夢跟那個夢又不同了。
所以佛教導我們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現在我們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六道,
但是這是迷,這是在作夢一樣的,是不錯有六道;
當我真正明白了,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都沒有。
楞嚴經專分別辯論這些個,咱們現在是開始,征心所在,
還沒有加詳細解釋,完了後邊的逐漸解釋這些問題。
還沒有顯見,這才七處征心,還有十番顯見,
就是你所看見的問題,不是像你所想像的,
不是這個看法。你見不同,見不同是由於文化水平不同,
知識不同,這個還都在識裡頭,還不是智慧;
等你開了有智慧,智慧知見跟識知見差別太大了。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
節錄 楞嚴經(十二)(夢參老法師普壽寺農曆2008/6/27)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12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客塵
佛學大辭典
(術語)形容煩惱者。煩惱非心性固有之物,為迷理而起者,
故名之為客。為污心性者,故名之為塵。
維摩經問疾品曰:「菩薩斷除客塵煩惱。」
註「什曰:心本清淨,無有塵垢。塵垢事會而生,
於心為客塵也。肇曰:心遇外緣,煩惱橫起,故名客塵。」
寶窟下末曰:「無始無明,自心分別所作,無有真實,故名為客,
坌污稱塵。」日本太子之維摩經疏四曰:
「一切不善,理非恆有,終必有遣除之義,故為客。」
最勝王經一曰:「煩惱隨惑,皆是客塵。法性是主,無來無去。」
楞嚴經一曰:「時憍陳那,起立白佛:
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
圓覺經曰:「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慧律法師:如果能夠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塵自生滅,自性不動。
如果我們了解,
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包括我們的色身,⋯⋯
即生滅徹底放下,這一念,現前當下這一念,
離一切相,究竟放下的心,
一絲不掛,一塵不染,
不起心,不動念,動念即乖嘛,
這一念就是佛。
所以,《金剛經》:
須菩提!以要言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令心無所增減,是名修行。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
因為色即是空;受、想、行、識都是空。
不行一行,名為佛行,
佛陀所行的一切善,
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執著,做他該做的工作。
我也是這樣子,做我該做的工作,
沒有什麼偉大不偉大、了不了不起,
我們沒有這樣的心。不住一法,名為正法,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12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落謝影子
阿賴耶是從哪裡來的? 阿賴耶是梵語,
翻成中文是「 藏識 」, 藏就是含藏。 藏的是什麼?
諸法的印象,佛經的術語稱為「 諸法落謝影子 」,
現在人講印象。 我們從早到晚,一生生活當中,
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有印象,永遠不會磨滅,
這就是阿賴耶識的功能。 阿賴耶識就像檔案室,
你造的一切善、惡、無記,像檔案一樣儲存在裡面,
永遠不會忘記。 縱然經過百千萬劫,
阿賴耶所含藏的印象、種子,因緣遇會,果報就會現前。
阿賴耶非常微細,往往極其微細的念頭造的業,
第六意識還沒覺察到,阿賴耶里已經有了檔案。

阿賴耶識的這些種子、印象,沒有形相,
如果印像是色法、是物質,佛說我們無量劫至今的造作,
就是虛空也容納不下,這就曉得我們造的業有多少!
所以,我們在菩提道上,怎麼可能沒有魔難、沒有障礙?
往昔今生造的惡業太多了,惡業障礙我們,
善業也障礙我們 。 善業引起我們的貪愛,
惡業引起我們的瞋恚,貪瞋痴全是障礙。
所以,佛教我們修淨業,修淨業就沒有障礙。
(以上謹節錄自《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淨空法師講述)

六塵裡面是說我們六根起用的對象,
我們眼所見的都叫「 色 」,所以這個字的意思非常廣泛,
只要你眼睛睜開,你所見到的都用這一個字做代表。
耳根起作用的對像都叫「 聲 」,
所以六根對六塵就是對這六種境界。
意根對法塵,「意」是什麼?
意是念頭,念頭所念的對像都叫法塵。
法塵與前面五塵的眼耳鼻舌身所對的有沒有關聯?
有, 五塵落謝影子就叫做法塵 ,所以法塵的境界太廣太廣了。
我們眼睛看到的,看到之後你心裡還落著印象,
你還在那裡想,那個塵就叫做法塵。 耳朵聽到的,
譬如你去看電影,離開電影場了,
電影裡面那些畫面還在你心里活動;你聽音樂,
你已經離開音樂廳了,回到家裡走在路上,
你還想到那個韻律,那些都叫法塵。
除了 我們眼耳鼻舌身所對的這五種對象之外,
心裡頭所攀緣的也統統叫法塵,
像夢中的境界,定中的境界,也全是法塵。

為什麼叫「 塵 」? 塵是污染。 譬如這張桌子,
三天不擦它就有灰塵,就髒了。
佛說這些東西,就跟灰塵一樣染污了心性,所以稱為塵 。
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對外面六種境界清清楚楚又不被污染,
這就成功了,我們修行就修這個東西。
無量無邊的法門,方法不一樣,門徑不一樣,
目標、目的完全相同,就是修清淨心,不被污染。
你能夠不被污染,「 定 」成就了;清清楚楚,
了了分明,「 慧 」成就了; 定慧等學 。 如果一被污染了,
定、慧都沒有了,那就是煩惱習氣。
大經裡佛常說:「 煩惱即菩提 」,煩惱與菩提是一不是二,
心地清淨,煩惱就轉變成菩提;心地被污染,菩提就變成煩惱。
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跟涅槃也是一不是二。
覺悟了,生死就變成涅槃;迷惑了,涅槃就變成生死。
所以世法、佛法,眾生跟佛,無非是迷悟一念之差而已 ,
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以上謹節錄自《新加坡學佛答問-第75集記》淨空法師講述)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1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塵埃
維基百科/塵沙惑 概說
因為無始無明裡面的上煩惱極廣極多,
因此說它是過恆河沙數上煩惱,
也因此而又簡稱作塵沙惑。
因為這種上煩惱的無明極微細、極多廣,極難斷盡。
五十二階位的所有菩薩,在成佛前,
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如心體是不能究竟具足了知。
這是由於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心體雖清淨恆常不變易,
但所含藏的的無明極細、極多,其數無量,
故名過恆河沙數煩惱,故名塵沙惑。
在三乘菩提中的佛菩提道修行過程當中,
菩薩需經三大阿增祇劫的次第修行,
才能究竟滅除所知障中所斷的惑即是塵沙惑,
也就是修證一切種智上面所應該斷除的
過恆河沙數微細無明煩惱。
無明眾生、聲聞學人、已解脫無學阿羅漢、
辟支佛,對法界實相─如來藏真如心體是不知不證,
所以縱能盡斷見思惑的一切煩惱障,仍有塵沙惑。
起無始無名諸上煩惱是相對於一念無明煩惱來說,
在所需修斷的時間長短而言、煩惱的廣狹而言、
斷除之難易而言,一念無明煩惱當屬於「下煩惱」,
而無始無明的煩惱為「上煩惱」,
其中如有心上煩惱、果上煩惱、定上煩惱、得上煩惱、
止上煩惱、觀上煩惱、慧上煩惱、……
無量無數上煩惱,皆因對於佛地有惑而有,
故又名為塵沙惑。
等到成佛時,一切種智的智慧,
也就是對於真心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
都具足圓滿的了知,沒有絲毫的無明,
就是你已經斷盡了所知障的最微細無明隨眠,
這時方可說「塵沙惑」已斷盡。
如尚有還有一絲一毫的所知障隨眠,定非成佛;
換言之,地上菩薩的階位只得道種智,非證得一切種智。
成佛時最後一分極微細所知障的隨眠斷盡,
大圓鏡智與成所作智現前,方稱之為一切種智。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18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慧律法師:一切妄境都是依妄見所現,
但, 妄卻不離真,
就像你看到一棵樹的影子,
你說影子是不是真樹? 當然不是;
妄見是不是真心, 當然不是;
那棵樹所投射出來的影子,不是真樹,
但不離真樹; 所以妄心不是真心,
但妄心不是真心; 意識心不是真心,
可是意識心, 不能離開真心 ]
帶有少分之妄叫做見精,
當我們能見到見精的時候,
此時的見, 仍然不是真見,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23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前塵落謝的影子
鄭振煌教授*
問: 直覺和佛性的差別在哪裡?
答:「法塵」是前塵落謝的影子。
過去曾經經驗過的,
尤其是身、語、意所造作的一切留下了影子
在阿賴耶識中,
一留下影子在阿賴耶識就變成以後
不管是五俱意識所產生的法塵,
或是獨頭意識所產生的法塵都來自
阿賴耶識前塵落謝的影子,
這就是直覺的東西,但直覺並不是佛性。

當我們還沒有修行成功還沒有淨化
我們的八識為四種智慧之前,
我們的直覺完全是前塵落謝的影子,
因此還是有限的經驗,
有限的經驗並不是說沒有那回事,
而是說我們很可能會以
有限的經驗當成全體的真理。

經典上也有這個例子,
如果說天生就是看不見的人,
有人告訴他「雪」什麼東西、
雪的顏色。如果他眼睛看不見,
白雪就像棉花,想像不出來,
好像太陽光,他也想像不出來,
跟他說下雪白色好像棉花,
他用手去摸棉花,就會知道。
跟他說下雪,而白雪就像太陽光那樣子的白,
他直接到太陽下感受,
太陽光會給我熱,有熱的感覺,
就誤以為白色是熱的。
又好像經中所說的瞎子摸象,摸到大腿,
大腿只是象的一部份,
卻把大腿當成一頭大象。大象是什麼?
像柱子一樣,這叫「直覺」,
直覺還是染污的,還是有限的。
我們過去經驗前塵落謝的影子,
只不過直覺沒有第六識在起
貪、瞋、痴的作用。
他是很快速的從阿賴耶識「啵」
浮現在第六識中。如果經過第一次思考,
那時第六識就會加進末那識
我執的作用在裏頭。

佛性,是智慧的心,
了知ㄧ切萬法真實相的智慧。
那種智慧了知一切皆是畢竟空性:
桌子是色法,是空;
聲音是聲塵,因緣所生也是空,
五蘊色、受、想、行、識皆是空,
了知ㄧ切皆空,不再以分別心來說,
桌子是實有,聲音是實有,
但並不是說一個智慧者
他沒有看到桌子的存在,
沒有聽到聲音的存在,不是的,
他還是用佛性去聽聲音,
只是不會去執著,不會去分別。

在接觸一切對境的時候,
立刻覺照它是緣起性空,
因而不會起貪嗔痴慢疑的作用,
也就是煩惱心不會生起,
當下如是!如是!看到桌子
知道它是種因緣所生,無自性空、
無常,立刻就知道。
因此,就不會產生愛恨之心,那就是佛性。
佛性是清淨的,而直覺來自於
阿賴耶識中過去的經驗前塵影子。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6-10 16:2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773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