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法性宗
法性宗,簡稱性宗,漢傳佛教術語, 為判教分類方法之一, 法性宗與法相宗構成了大乘佛教的兩大主流。 傳統上認為,法性宗即中觀派, 但現代佛教研究學者認為,由宗義來看,⋯⋯ 法性宗應是如來藏學派。 概論 法性,意指諸法的本性與實相[1], 研究諸法本性的學派,稱為法性宗。 法相宗與法性宗的分類,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代。 印度那爛陀寺中,戒賢、護法等人, 依《解深密經》與《瑜伽師地論》等經典, 建立法相宗;而清辯、智光等人,建立法性宗。 性、相二宗,形成那爛陀寺中的兩大宗派, 這個分類隨後傳入中國[2]。 因為智光的傳承來自清辯,遠承龍樹, 傳統上將天台宗、三論宗,般若學派或中觀學派, 都歸於法性宗之下[3]。但事實上, 漢傳佛教所理解的法性宗,其學說內容闡明法性是 「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 根據現代佛教研究學者的見解, 其學說主要屬如來藏學派。 華嚴宗很早就將法性宗歸於如來藏學派, 如圭峰宗密將大乘佛教分為法相宗、破相宗與法性宗 三大流派,智光一派為破相宗,屬於空宗[4], 認為法性宗並不屬於空宗,或中觀宗的範圍, 並舉出十種差異[5]。但是華嚴宗的見解, 在宋朝之後不被列為主流, 漢傳佛教傳統上仍然將法性宗等同於空宗, 或是中觀學派[6]。
註釋 1.^ 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 「法性者,諸法實相,除心中無明諸結使, 以清淨實觀,得諸法本性,名為法性,性名真實。」 2.^ 法雲《翻譯名義集》:「性相二宗,肇分於竺國。 南北之黨,彌盛於齊朝。故西域那爛陀寺戒賢大德, 遠承彌勒無著,近踵法護難陀,依《深密》等經, 《瑜伽》等論,立法相宗。言法相者,唯齊八識業相, 以為諸法生起之本,故法相宗,以識相行布為旨。 其寺同時智光大德,遠稟文殊龍樹,近遵青目清辯, 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立法性宗。 言法性者,以明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故一性宗, 以真理融觀為門。」 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二宗〉: 「二宗,法相宗與法性宗也。此為大乘之宗別, 華嚴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 以萬法之生起歸於阿賴耶識, 以阿賴耶識為一切染淨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 廣分別名義,故名法相宗。 如深密經唯識論之所明是也。華嚴之大乘始教, 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當之。二、法性宗, 略曰性宗。破前相宗所說之萬法, 而顯真性空寂之理,故名法性宗,如般若經, 四論等之所明是也。華嚴宗五教中之終教已上, 天台之四教中別圓二教,八宗中之三論宗當之。 在竺土稱為龍樹天親之二宗,中觀瑜伽之二宗, 護法戒賢之有相大乘,清辨智光之無相大乘者也。 」 4.^ 圭峰宗密《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註》: 「然大乘教總有三宗。謂法相、破相。二皆漸教之始。 即戒賢、智光二論師。各依一經。立三時教。 互相破斥。而傳習者。皆認法性之經。成立自宗之義。 法性通於頓漸。漸即終教。終於始故。頓如後說。」 5.^ 圭峰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2: 「講者禪者同迷,皆謂同是一宗一教, 皆以破相便為真性。故今廣辨空宗性宗,有其十異: 一法義真俗異。二心性二名異。三性字二體異。 四真智真知異。五有我無我異。六遮詮表詮異。 七認名認體異。八二諦三諦異。九三性空有異。 十佛德空有異。」 6.^ 《宋高僧傳》卷6:「昔佛滅度後, 十有三世至龍樹,始用文字廣第一義諦。 嗣其學者,號法性宗。」 維基百科*
|